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号召下,首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了。9月7日的上午,在吉林大学中心校区的第三教学楼里,200支大学生组成的创业团队,带着自己的项目展开论证。他们都是来自我省高校的大学生,所带来的创业项目,全部与互联网直接相关。
据介绍,参加这次比赛的项目,要求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产业紧密结合,培育产生基于互联网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推动互联网与教育、医疗、社区等深度融合的公共服务创新。6月大赛报名开始,371支大学生创业团队的项目涌入,经过筛选,200支团队的项目进入初赛。经过层层角逐,争夺吉林省总决赛的参赛名额,最后将推荐参加全国总决赛。
创业者有的已注册公司
9月8日下午5点的吉大中心校区第三教学楼里,一张张年轻的面容上,堆满期待与紧张交织的表情。经过7日的考验,100支团队进入下一轮考验—100进38。而此刻,入围的38个项目名单即将公布。
当听到“新起点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联盟”晋级的名字时,吉林财经大学的大四学生赵新宇长舒一口气,晚上6点半,他们的项目将步入更严峻的考验阶段—在冷餐会上与投资人面谈。赵新宇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联盟的主要业务,是为农村幼儿园提供线上线下的配套服务。从项目创意到实施,已经走过了3年,公司终于注册成立,赵新宇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带领团队走进松原市长岭县进行了试点,今年6月与14家幼儿园签约,已盈利37万元。但项目想继续在其他地区发展,需更多资金支持。同样入围38强的吉林农业大学的“爱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目前似乎只站在起跑线上,项目负责人是大四家政学专业的董悦,她说,这个项目初创至今已有几个年头,但一直都是在线下实践,线上运营始终只是构思,“项目想要启动,就需要投资支持。”
投资人有兴趣 也有迟疑
晚上6点半,省教育厅、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在吉林大学林田远达创业实践基地联袂举办了“互联网+”投资洽谈冷餐会。来自省内外的35个行业企业、创投风投机构的37名投资代表,首届吉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参赛项目团队近500余名师生代表现场接洽。
代表中国中投证券来寻找投资项目的投资银行部经理韩宇阳说,通过前期了解,他对“爱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这个项目比较感兴趣。但当项目落实到投资上时,他却有所迟疑,“包括这个项目在内,这次参赛的很多项目一旦落到现实,成本会远远高于收益,初期投入透支了未来几年的收益。”
点评创业和投资,都需要经历风险
作为本次大赛的主办方之一、搭建冷餐会洽谈平台的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胡斌,洞察了不少项目洽谈的过程。对于90后大学生创业者以及这次大赛,他点评:“每个人都有很多选择的机会,但往往由于社会资源的约束条件,会被迫选择现实,距离他最初的理想越来越远,但是,对于乐于创业的人来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工作与爱好相统一,所以,我们搭建这样一个平台,希望能为大学生创业者们提供一个使他们自己的创意能落实的纽带,这也算是圆我们自己年轻时的一个梦想。”
但是,胡斌也看到,大学生们的项目在实际落地的过程中所面临的考验,“创新就存在着打破常规,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如果对未来确定性非常清楚,其规律也已经被世人所洞享,那么他走的必然是老路,而不是创新之路,所以创新过程中出现风险是必然的事情。”胡斌建议大学生创业者,也包括投资人们,要辩证地看待这些风险,包括先期投资得不到收回的问题,“每一次失败,对于投资者和创业者来说,都是一次非常现实的教育,谁都希望能够一蹴而就,一步踏入成功的殿堂,但世界不会有这样的美事。”
“如果投资者意愿于投入一个项目必然成功,那么等待他的只有寂寞;如果一个创业者希望自己拿出一个好创意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同,那么他可能还处在童话世界里。”胡斌说,现实生活经历的是市场法则的选择,谁都要接受,而创新也必然会有失败,投资也是一样,“但这样的失败并不可怕,恰恰是在失败的基础之上孕育着成功的种子,坚持不懈,未来必然属于持之以恒者。”